.:.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折尽梅花]我们连雪糕自由也失去了[13P]
本頁主題: [折尽梅花]我们连雪糕自由也失去了[13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折尽梅花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8113
威望:1700 點
金錢:3674 USD
貢獻:246449 點
註冊:2021-05-14

[折尽梅花]我们连雪糕自由也失去了[13P]



怀念有盐水棒冰的夏天
 

你 有多久没买到过 5 元以下的雪糕了?

前段时间,吴伟走进便利店,
随手拿了两根不起眼的雪糕,以为也就七八元,
没想到结账时嘀嘀两声:37块5,惊得他当场石化。

他顶着尴尬,硬着头皮回去换了两根,
好家伙,这下更贵了,45元。
这事让我太有共鸣了。
问了身边的朋友,大家都有过不小心买到贵价雪糕的悲惨经历。
踩雷无数次后,我们终于总结出经验:
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
最近,一个新名词“雪糕刺客”也应运而生,
用来形容那些潜伏在便利店冰柜里,
看起来平平无奇,实则高达几十块,
给没看价格就付款的人一记重击的冰激凌。

 

多少钱的雪糕算贵? 答案因人而异。
20 多年前,哈根达斯一个球25元, 堪称天价。
而如今看来,它都快掉出高端冷饮的行列了 。

小小一盒 獭祭五六十元,成了疫情期间上海小区团购的热门。
进口超市里动辄上百的冰激凌,大家也已经见怪不怪。

只是, 当 平价雪糕变得越 来越难以获取 ,
走进便利店变成了一场豪赌。

我们的确喜欢哈根达斯的甜蜜,
但也喜欢在街头随意吃棒冰的快乐。

雪糕刺客,让这种快乐消失了。


01
[b]动辄10元以上[/b]

童年回忆也叛变了

为了求证便利店的冷饮是否真有那么贵,
昨天,我特意走进公司附近的全家、罗森、好德,
发现大家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

开在乌鲁木齐路华山路路口的全家,
28种冰激凌中,最便宜的是5.5元的可爱多甜筒。
18种雪糕价格在10元以上,还没算上3款9块9的。
钟薛高更是以22元一骑绝尘。

 

其中,八喜、明治、梦龙,
都是大家心里有数的贵价冷饮,卖出十一二块不足为奇。

但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品牌,
看着貌不惊人,却也要价十五六块。

排在我前面的顾客,一看就是随手拿了一支“普通”的奶油雪糕,结
账时才发现价格远远超过自己的心理预期,
忍不住在柜台发出“怎么这么贵”的惊呼,
有点犹豫要不要放回去,
最终不知是为了面子还是怕麻烦,终究作罢。

避开了北海道牛乳、比利时巧克力,
却折在了平平无奇的“脆皮香草口味冰激凌”。

雪糕刺客,就是这样出其不意,杀你一个措手不及。

 

翻翻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含泪买下高价冷饮的“大冤种”。

有人请朋友吃冰激凌,拿了两盒名字都不会念的獭祭。
结账一看,120,都够吃一顿饭了。

钟薛高的杏余年,
更是凭某些商店里160元的价格获封刺客界的天花板。
有人不小心买回家后,委屈得痛哭流涕。

 

放眼一线城市便利店,
我们熟悉的盐水棒冰、小布丁、三色杯、滚雪球……
早已不见踪影。

事实上,
就算你有幸在冰柜里与童年回忆四目相对,
也别急着热泪盈眶。
因为有很大可能你会发现,连它们都叛变了。

如朴素的东北大板,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东北大板黑巧厚乳,
身价也随之暴涨到19.9元。

 

小时候那些便宜又好吃的冰激凌都去哪了?

朋友上周末去崇明岛骑行,
行至山间,居然在路边小店买到了1块钱的绿色心情,
顿时激动不已。

这才知道,原来平价冷饮并没有消失,
只是都藏在批发市场或是郊区小卖部了。


02
从丰俭由人到集体内卷
网红挤走了平价雪糕


曾经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雪糕市场维持着三足鼎立的平衡。
国际品牌雀巢、和路雪等价格较高;
蒙牛、伊利、光明等本土乳企主打中端产品,是大家最常买的品牌;
更便宜的区域性冰饮,也能在冰柜里占比3成。

那时候虽然也有哈根达斯和八喜,
但它们往往“自成一柜”,不会误伤像我这样只想花1块钱的穷学生。

别小看这1块钱,
今天可以吃绿舌头,明天光明冰砖,后天香蕉先生,
多攒几天还能买根高贵的梦龙奢侈一把。
绝对丰俭由人,自在又快乐。

 

2018 年,椰子灰冰淇淋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
也许有不少人还记得,
当年,这款雪糕凭借ins风的高颜值,即便售价9.9元,
还是迅速走红,甚至让便利店门前排起长队。

后来,它的生产商又趁热打铁推出了“双黄蛋”,
价格5.8元,半年就卖出了3600万支。

那年双十一,
66元的钟薛高“厄瓜多尔粉钻”成为冰淇淋品类销售榜首。
至今,钟薛高的每一款新品,仍是社交平台上的火热话题。

 

从此之后,中国的冰淇淋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除了中街1946等新晋网红,老牌雪糕也纷纷升级。
伊利发展出高端线“须尽欢”和“甄稀”;
光明推出了“不加一滴水”的优倍鲜奶冰激凌。
再加上各种博眼球的新花样,臭豆腐、德式黑啤、鲷鱼烧、黑蒜、芥末……
厂商们什么红就做什么,内卷越来越严重,价格全面井喷。

 

而对于便利店来说,
高昂的运营成本,让它们宁可选择贵价雪糕。
尤其是全家、罗森这样的头部连锁品牌,
多开在写字楼、高档小区附近的黄金地段。
商品毛利率至少要达到40%,才能在高房租下存活。
与其进货平价雪糕,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不如都换成利润三四倍的高价雪糕。

毕竟,
大多数顾客只会在心里嘀咕几句,最终还是乖乖付款。


03
怕的不是高价
是失去选择权


高端冷饮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其实还是买单的。
它们的原料往往更天然健康,
在口感上,比用代可可脂、人造奶油勾兑的廉价雪糕好得多。

再加上精致的包装、创新的形式,谁能不动心呢?
定价高一些也无可厚非。
何况冰激凌本就不是米面粮油这样的必需品,
因此总有人说:嫌贵,你别买不就好了?

 

不过,这两年夏天,
随着平价雪糕被挤出了便利店,越来越多人的心态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是对价格不透明的反感。
对于买冷饮这件事,
大家始终抱着“一根雪糕能贵到哪里去”的心理预期,
想象中这类产品的价格在5元左右。
因此根本不会仔细找价签,随手拿起就去付款了。

而与此同时,有些便利店的标价并不显眼。
比如我昨天去的这家罗森,
好几款冷饮的信息并没有直接贴在下方,
而是用一张小纸写在了冰柜左上角,不特意找很难发现。

 

虽然做到了明码标价,
但着实有些隐蔽,让你结账时有苦说不出。

买根冷饮就像开盲盒,
只有在收银台扫过之后,你才知道手上的是不是刺客。
难怪有人将那些会提醒顾客拿到了贵价雪糕的店员称为“雪糕侠”。
要是以后商家能把价格标得再明显一些,何须从天而降的侠客?

 
这位名为“一毛五”的刺客,其实售价5元。

另一方面,
就算我们在吃一堑长一智的踩雷中学会了先看标价,但那又如何呢?

遍地都是10多块的雪糕,
我们已经失去了选择低端产品的权利。

很多时候,
我们买冷饮,不过就是想在炎炎夏日里短暂地冰爽一下。
随手拿一支甜丝丝的雪糕,几口吃完,获取最简单的慰藉。

而现在,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
就算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便利店,
也买不到童年那一口纯粹的快乐了。

气温35度的那一天,
我站在路边,吃着价格16块8、包装上印满日文的北海道牛奶冰激凌,
满脑子想的都是:可我真的只想要一根盐水棒冰。

  




赞(2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30 11:1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23 12:16